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一線企業如何應對壓力和挑戰?進入工業5.0時代,傳統制造業如何守正與創新?集團年中工作總結會議召開過后,記者走進江蘇宗申微車生產車間,觸摸集團用績效變革賦能高質量發展的脈搏,感受一個個創新舉措落地一線的鮮活故事。

立秋的風,熱而不燥。走進淮海國際跨境電商產業園,一大片青頂白墻的廠房映入眼簾,廠區主干道兩側,草木葳蕤,花團錦簇,一團團粉紅的紫薇花迎風招展。主干道的兩邊,一眼望去,一輛輛綠白相間的定制專用車整齊擺放著,等待著被運往全國各地。
江蘇宗申車輛總裝二車間里,裝配三線的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他們正在完成發動機、車把、減震等的裝配工作。一輛輛跨騎、踏板摩托三輪車經過他們的手下線,被送到檢測區。
“今年以來,特別是集團年中工作大會召開后,我們認真學習貫徹董事長大會報告精神,創新落實戰略統籌全面工作目標高質高效的績效考核制度管理模式,統籌戰略目標、策略模式、資源配置,狠抓制造中心精益生產,通過‘存量優化、增量突破’,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江蘇宗申車輛制造中心副主任王露說,“我們對物料、產品擺放區的物流布局重新進行了規劃,對生產流程重新進行了梳理,工人使用的器具都標準化了,物料切換更快了,不但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如今,每條生產線的常規車型日產量較之前提高了20%-25%。”

江蘇宗申總裝一車間
7月15日,在集團年中工作總結大會上,一批批在“七項創新”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受到了表彰,回到車間后,他們干勁更足了,有的還買了喜歡的綠植擺放在生產線兩側,美化環境,為整個車間增添了不少生機與活力。“在改善中成長,在改善中收益。”總裝一車間裝配三線的員工朱增武在朋友圈這樣寫到。

江蘇宗申總裝一車間裝配三線員工朱增武
“績效變革是推動集團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內驅力,科學的績效管理模式是實現經營與管理穩步推進的有力保障,創新落實‘利出一孔,力出一孔’戰略統籌全面工作目標高質高效的績效考核制度管理模式,是向崗位要效率、要業績、要效益的有效管理工具,更是各級干部、全體員工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動力源泉。”淮海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安繼文表示,“創新實現工作目標高質高效的績效管理模式,需要每名員工具備對高目標、高標準、高要求、高績效的高度認知。創新實踐‘四高’理念,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工作業績好了,員工收入也增加了,獲得感和幸福感也提高了。”
王志民是焊接車間一名80后焊工,為盡早進入工作狀態,他每天會早到車間一會兒。炎炎夏日的高溫對焊工是一種考驗,開始工作沒多久,王志民的工服就被汗水浸透了,他揩了一把額頭的汗水,繼續投入緊張的工作,指尖飛舞的焊花映紅了他樸實的臉頰。王志民說,他打算這兩年換一套大點的房子,現在集團推出了新的激勵政策,用績效管理賦能精益生產,只要員工肯干、會干、能干,就可以多勞多得,收入較之前會大幅增加。他相信,憑借自己的雙手夢想將很快實現。
“事業招人、績效用人、文化育人、情義留人。”在江蘇宗申,像王志民一樣“與企業同心、與戰略同向、與事業同行”的員工還有很多,他們緊跟集團績效變革步伐,用心用情用力投入到生產一線。
毛海磊是江蘇宗申總裝制造部一名資深員工,他在半封閉裝配一線一干就是8年,從最初的一線員工,成長為返修工、調試工,到如今的多能工。面對多家企業拋出的橄欖枝,他沒有動搖,選擇了留下,他說,舍不得相處多年的同事,更舍不得為之奮斗多年的江蘇宗申。

江蘇宗申總裝制造部員工毛海磊
有一次,他患上膽結石,僅休息三天便趕回崗位上班,領導勸他回家多休息幾天,他見生產緊張,流水線缺人,毅然決定立即投入生產。在新產品研發方面,他創新提出了多條寶貴的可行的改進建議,如將某車型外置天線收發機改為內置收放機,單車可節省11.5元。多年來,他的降本增效建議每年可為公司降本8萬多元。有人曾問他,是什么動力驅使他不斷革新技術、改進生產流程的?他的回答令人感動:“好的績效管理模式是實現企業、員工雙贏的金鑰匙,同事裝配效率提高了,工資水平會越來越高,生產物料節省了,企業就會發展越來越好,這便是我最大的動力!”
侯興虎是摩三制造中心副主任兼涂裝制造部部長,作為消防安全這一關鍵部門的管理者,他20余年堅守在生產一線,親手帶出了多支優秀團隊,年復一年對每位員工進行規范操作培訓,以提升他們的安全防范意識,日復一日手持手電筒現場點檢、巡查每一臺設備,不放過一絲一毫安全隱患,他的足跡遍布車間每一個角落,成為企業安全真正的守護者。

江蘇宗申總裝一車間
經過多年的現場巡查和點檢,侯興虎總結出一套科學的車間現場5S管理方法,通過對車間5S區域的劃分,落實區域的“四定”“五不要”和目視化管理,制定現場5S管理標準及考核實施辦法,建立班組清掃和維護保養制度,明確檢查標準,打造出“透明化、可視化、一目了然”的涂裝車間生產現場,為摩三制造中心精益生產筑起堅如磐石的安全屏障。
山河為卷,淮海為筆,一直描繪著更好更美的圖畫。作為中國三輪車的發祥地,淮海控股集團由一家微型村辦民營企業,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四十余年爬坡過坎,迅速崛起為一家集科工貿于一體的高科技、生態化、國際化大型民營企業。正是集團以“敢為天下先”的企業精神,以績效變革破解發展困局、以創新驅動高質高效發展的時代縮影。
在工業5.0時代,如何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已然成為制約微車企業保持存量和增量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
發展出題目,變革做文章。江蘇宗申制造中心主任杜明山說,面向淮海“新質化、數智化、鈉電化、生態化、國際化”發展戰略,錨定淮海千億發展目標,我們將繼續認真落實集團年度工作報告的指導意見,創新落實戰略統籌全面工作目標高質高效的績效考核制度管理模式在精益生產中的貫徹應用,以創造價值、促進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緊扣“新經濟、新科技、新模式、新形態、新淮海”五新主題,做好“四高”理念的意識教育和應用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創新,在實戰中求變,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助推淮海新質經濟產業戰略達成,助力淮海基業國際和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