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改革開放46周年。“與時代共進,與祖國同行”,追尋40余年發展軌跡,淮海控股集團的每一步都緊跟時代的節拍共舞,每一次進階都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
金秋時節,中國三輪車的發祥地徐州,花團錦簇,國旗飄揚,處處洋溢著喜迎祖國75周年華誕的節日氛圍。
三千多年前,《尚書·禹貢》記載“海岱及淮惟徐州”,其中,“海”“岱”“淮”分別指黃海、泰山、淮河,意指“至大之水”“至高之山”“至清之水”。三千多年后,一家名為淮海控股集團的公司誕生于徐州,暗合了徐州北依岱宗、南傍淮水,聽濤觀海、以圖遠計的精神內涵。
70多年前,舉世聞名的淮海戰役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區域打響并取得勝利。后來,陳毅元帥評價這場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70多年后,一家名為淮海控股集團的公司,專注小微車輛生產,為千家萬戶提供了便捷交通工具,解決了快遞行業“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問題。
是歷史使然,還是因緣際會?時間是偉大的書寫者,終會忠實地記錄奮斗者的足跡,交出令時代滿意的答卷。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019年。
2019年2月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結束北京前門東區看望慰問乘車返回途中,臨時下車來到前門石頭胡同的快遞服務點,看望仍在工作的“快遞小哥”。明眼人很快發現,總書記身旁的快遞車產自淮海控股集團,是淮海為快遞公司量身定制的新一代新能源電動車。
?

2019年2月1日,總書記在北京前門石頭胡同一快遞服務點探望慰問“快遞小哥”,身旁的快遞車就是淮海生產的。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淮海控股集團的前身——江蘇省徐州市兩山口車輛廠還只是一家小打小鬧的村辦機械加工廠。
應改革開放而生,伴解放思想而興。尤其是自1991年以來,在集團董事長安繼文的帶領下,淮海迅速崛起為一家集科工貿于一體的高科技、生態化、國際化大型民營企業,主營業務涵蓋鈉電微車、鈉電汽車、鈉離子電池、國際貿易、現代金融等多個業務板塊,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500強”“江蘇民營企業100強”。作為中國民營企業的一面旗幟,淮海控股集團已經成功走過40余年光輝歷程。
集團成立以來,始終以對國之純粹和黨之赤誠,堅持“敬黨愛人,興業報國”的企業宗旨,將強企興業作為家國情懷的載體。近年來,集團積極響應國家產業經濟發展政策,以新提質、以質促新,不斷深化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產業創新,以“新質化、數智化、鈉電化、生態化、國際化”賦能推動“321”新質經濟產業發展,逐步形成新質生產力淮海發展的新途徑。
“產品是企業的尊嚴,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淮海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安繼文說,新質生產力有別于傳統生產力,是現有生產力的躍升,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依靠創新驅動成為其中關鍵。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應該完成從依賴規模效應到創新變革的轉變。
今年以來,淮海集團認真落實年度工作指導意見方針,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專注于主營業務,立足微車行業鏈主優勢地位,聚焦主業,承壓前行,夯實高質量發展“硬實力”,各業務板塊取得了長足有序發展。
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淮海微型車輛業務板塊產銷量同比增長30%,增長勢頭穩健。5月,經過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嚴格考核評選,淮海控股集團小型車輛累計產銷總量以2882萬輛的驕人業績,再次刷新大世界基尼斯紀錄,成為全球三輪車產銷量最高的企業。
在全球新能源產業變革大趨勢下,淮海控股集團深度踐行國家發展戰略,著力推動鈉離子電池高新技術賦能重大項目及國際化戰略,充分利用海外代理、本土化生產、中外交叉持股商業合作模式,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做到產業出海、品牌出海,推動涉外貿易“加速跑”。
?

2020年11月25日,在北京第十二屆中國對外投資洽談會上,集團董事長安繼文與巴拿馬駐華大使進行一對一洽談。
自2008年起,淮海控股集團進軍全球市場,幫助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做大做強產業、培養技術工人、帶動民眾就業、提高地方稅收,實現從國際化經營到全球化布局的深層次發展。歷時16載砥礪深耕,海外業務已布局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蟬聯多年行業出口冠軍。
“走出去,走上去,走進去是淮海海外業務一直追求的目標。”淮海控股集團副總裁邢紅艷表示,10多年前,非洲不少國家還靠著畜力出行,小毛驢載著人和貨物在大街上穿行。而現在,運輸大米、土特產的新能源車輛比比皆是,這些從中國遠道而至的“中國制造”,改善了當地居民出行。
從出口產品和服務,到轉移生產和產業鏈,淮海集團始終將利天下作為家國情懷的歸宿。
目前,集團在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等國設立了六大海外制造基地,滿足不同區域市場本土化生產需要。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淮海集團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海外市場已經成為淮海商業版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貿易額逐年提升。僅“十四五”期間,全品類微型車輛出口至“一帶一路”合作伙伴超過50萬臺。
情義淮海,仁愛如山。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淮海集團真心真意為員工做好衣、食、住、行、薪、晉、育、環、安、情十項服務保障,切實打造“企業愛員工,員工愛企業”的真愛文化氛圍,讓員工真切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2020年4月,員工王如明(化名)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需要住院化療和骨髓移植,醫療花費巨大。王如明妻子常年患慢性病,無法工作,且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需要撫養。家中積蓄都為王如明交了治療費,面臨后續無力治療的困境。
一人有難,眾人支援。王如明的病情牽動著淮海集團每一位領導和員工的心,大家紛紛慷慨解囊、獻出愛心,此次募捐共籌得集團慰問金、各公司捐款18.5萬元。救命如救火,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裁韓運鎮及分公司領導火速驅車將愛心款親手交到王如明母親手中。
“關愛弱勢群體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企業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集團工會主席周平表示,淮海在注重企業發展、增進員工福祉的同時,秉承“員工富、企業強、社會贊”的企業使命,勇膺社會擔當,以百姓福祉為根基,致力于社會公益事業。
?

2024年8月31日,集團第十九屆金秋獎學金發放儀式在淮海書院舉行,152名員工子女喜領獎學金。
今年8月31日,淮海控股集團第十九屆金秋獎學金發放儀式在淮海跨境電商總部產業園淮海書院舉行,152名員工子女獲得本屆“金秋獎學金”,發放標準為2000元/人,合計304000元。淮海金秋獎學金發放儀式已經連續舉辦19年,累計發放獎學金300余萬元,1600余名考入高等院校的困難員工家庭子女從中受益。
除此之外,自2022年起,集團與徐州市慈善總會合作,共同啟動淮海控股集團慈善基金項目,每年注入數百萬元,在扶貧濟困、捐資助學、賑災救災、三農幫扶等方面精準發力,持續推進助力麥收、夢想小屋、愛心書包進校園等系列公益活動,彰顯了情義淮海的無私大愛。
后記:
時間屬于奮進者。淮海控股集團自成立以來,歷經40余年高速發展,始終勇立時代潮頭,與民族共命運。今年以來,集團堅定不移落實國家戰略部署,面向“新質化、數智化、鈉電化、生態化、國際化”發展戰略,錨定淮海“321”新質經濟產業布局,努力實現集團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征程中走在前做示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淮海力量。
?